巴克禮紀念公園夢想背後的默默推手

巴克禮紀念公園夢想背後的默默推手 ← 請點選欣賞相簿

撰文/黃莉雯 。攝影/沈若央 翁榮炫、葉重利、游銘生。

巴克禮紀念公園,像灰姑娘似的,從蓬頭垢面的村姑,
一夜之間,閃閃發亮,走向世界的舞台。
這是一段很具傳奇性的奇蹟!

四年來,從衰敗走向美麗,掌聲背後,是很多人默默流下汗水,
所寫下的一個個動人的小故事

現代版的愚公移山
李仁慈與崇明里志工隊們
巴克禮公園的重生,有位重要的推手,就是崇明里里長李仁慈。他不像其他里長出門以高級轎車或機車代步,每天騎著鐵馬,帶著鋤頭、柴刀,穿著汗衫、雨鞋出門。從清晨到黑夜,汗乾了又濕。用鋤頭,十三把不同用途的柴刀,揮砍出了被認為不可能的夢想。他帶頭勤奮地耕耘家園的願景,號召了義無反顧的社區志工,終於以真情扭轉危機,而崇明里也因公園重生有了新的曙光……。
從3到57 熱情是會傳染的!
早在五年前,你很難想像公園的景況,滿坑滿谷都是不肖建商丟棄的建築廢棄物。密密麻麻倒落的樹枝,連人都進不去。也因此,公園被當地人譏稱為「垃圾公園」。這樣的情景,看在居住崇明里已有二十年的李仁慈眼裡,既心痛又無奈。
「當氣憤改變不了現狀時,總要有人先站出來吧!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很關愛自己生活所在的鄰里。寧靜的水面丟入一塊石頭,一定可以泛起漣渏!」李仁慈決定帶著清理南台南火車站的夥伴,再次投入公園垃圾的清運。
在李仁慈的帶領下,他們頂著烈日,天天埋頭苦幹,把擋住出入的樹枝拿開山刀一一劈斷。他們的行為很快吸引了附近居民的好奇,這樣持續了三個月,終於原本站在旁邊觀望的人,有人開始爲他們做點心送飲料,更有人在休假時也加入了清除垃圾的行列。從3個人到57個人,一年半的時間,共清出了700多車次的垃圾。逐漸將台糖農場早年留下的灌溉水塘及水道清理出來。如今這座佔地一萬餘坪的公園,終於像灰姑娘般轉身一變,成為東區民眾晨昏休閒的公園。
談起十八號公園整理的過程,李仁慈的眼神就充滿著感動。「這麼大的公園,沒想到竟成了座垃圾廢棄場,我們一共清了七百多車次的垃圾,你可以想像當時的慘狀。不過在環保局的協助下,所有的志工發揮愚公移山的精神,終於把這個當初被認為不可能的任務給完成了。」李仁慈:「從這件事情讓我體會一個哲理,只要你願意彎腰去做,沒多久就會有第二個人、第三個人跳下來幫你,逐漸的效應就會擴大。所謂有心就有力,我不相信有完成不了事。」
種花、剷土、挖水道、鋪步道 步步盡是志工的堅持
當十八號公園從髒亂的身軀中脫胎換骨,許多的構想與創意也不斷地被激發出來,這些熱心的志工,不再只是擔任清掃的工作,他們不定時聚會,有更多的專業人才不斷加入他們規劃社區的討論。大家熱絡談著如何營造他們心中美麗的公園。「水塘裡如果有蓮花,那該會有多好!如果沿著水塘的周邊能種上落羽松,到秋天樹葉轉紅,那種意境多美!如果有蛙鳴蟲叫,這個公園會更有生氣……」對於社區的願景、經由一個公園的重生,似乎又找到清晰的輪廓。他們決定要在這裡,發展出一個沒有太多人工建設,擁有豐富生態,讓人親近自然的公園。
方向確定,大家決定徹底來個地景改造。從資料文獻中,李仁慈發現,這裡是台南市重要河川竹溪的源頭,在荷蘭時期就有水利開發,稱為「荷蘭埤」,在聯勤測量隊的官方地圖上,更有一個很美麗的名稱「夢湖」。當選崇明里里長後,李仁慈將這樣的構想,以「荷蘭埤綠美化工程」,爭取台南市地區環境改造工程的補助,在市府全力的支持下,公園復甦的故事也開始展開。
2004年春天,怪手挖出水道,挖出的底土竟然都是些廢棄的磁磚、磚塊。李仁慈與志工們決定將原本被丟棄在密林區的公園廢棄的步道舊石板,拿來鋪設親水的步道,既美觀又物盡其用。至於水道兩側長約300公尺的小土坡要美化,到底要種什麼花?大家七嘴八舌的討論。有人說北海道的薰衣花草很漂亮,但好照顧,氣候也太熱,最後決定還是選擇波斯菊與油菜花。由於公園裡沒有水源,澆水必須以人力從水道取水,於是兩個半月,每天都要好幾個人分頭扛著水管從水道抽水,一天還得澆上兩回。但是爲了達成夢想,每個人都甘之如飴。終於花開了,遊客也進來了,步道成了崇明國小學童上學最美麗的步道。

義工們默默付出 只做不說
當公園一天一天美麗起來,來這裡散步運動的人越來越多,只要是清晨的六點半,你一定會看到李仁慈獨自一人撿拾著公園裡的垃圾。就像當年清除垃圾山一樣,慢慢又有志工跟在他的後頭幫忙撿拾菸頭。李仁慈說,其中有一個人幫他撿了一年多,問他名字仍是打死不說,像這樣默默幫忙維護公園的無名氏還真不少。一位天天幫忙修剪樹木的洪國雄老先生,五年來風雨無阻,一點也不像是知名企業的老闆;這些志工們的默默付出,都是讓他能夠堅持下去最主要的支持力量。
從李仁慈里長與志工們的故事,我們可以感受到人心最溫暖的感動,就像現代愚公般,他們搬走的不只是沉重如山的垃圾,還有那最讓人氣餒的冷漠人心呀!

1+1大於2 資源整合的平台
台南企業文化藝術基金會

如果說李仁慈里長與志工們是公園重生的主角,那麼在後面全心付出,默默支持的台南企業文化藝術基金會則是創造公園美感背後的主要推手。
基金會董事長吳道昌全力支持
為了緬懷巴克禮博士對台灣的大愛奉獻精神,2003年6月5日,基金會結合了台南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台南市基督教協進會、太平境馬雅各紀念教會、台南神學院、長榮中學、新樓醫院、台灣教會公報社等單位,爭取將18號公園正式改名為「巴克禮紀念公園」並設立紀念石雕。
為了讓公園的營造更有持續性的計劃,基金會在吳道昌董事長全力的支持下,決定發起「一年一建設、一活動,十年有成」專案,落實推動巴克禮公園朝生態教育主題公園的理想邁進。願景明確之後,如何更進一步拉近所有在這社區活動的人們對公園的關心?最急迫的就是去尋找一個能夠引發想像力與創造力的議題。同時藉由議題的發掘,讓公園的營造,結合更多社會資源的投入。
葉重利 把各種領域的人與團體都拉進來
  李仁慈里長常對外笑稱:「我是做武,流汗做苦力的;葉執行長是文,公園的軟體、活動都是他一手策劃。」里長口中的葉執行長就是葉重利,他與台南市文化界算是活躍的人物,與藝術、文化、學術界頗有源,目前是台南企業文化藝術基金會的執行長。
  2002年,當他幫東門教會爭取設立一處紀念巴克禮博士的公園時,看到李仁慈這股傻勁,就跟基金會的董事會提議,以十年的專案計劃,加入改造巴克禮紀念公園的行列。對他來說巴克禮公園因為沒有被定型,所以有許多可塑性,但前提是必需加入更多專業人才與團體,讓這公園有更好的發展。於是他把植物、生物、鳥類專家團體找來,從螢火蟲野放、到花一年的時間進行公園的生態調查、荒野保護協會、台南市野鳥學會與台南市社區大學也全被拉進來。一些朋友對於他四年多來持續投入公園營造的熱情,感到不可思議。
  對葉重利來說,公園認養不過是他基金會工作的其中一小部份,但他寧可每個禮拜假日帶者相機到公園去結交新朋友,於是他在這裡找到畫家、生態攝影家和一堆很有趣的人,他把這些人整合起來,為公園出書,然後持續舉辦一些有意思的活動。他說:「一座好的公園,就是讓人來了就會愛上它,然後大家為這個公園努力,巴克禮紀念公園能走到今天受到大家的喜歡,是因為大家付出正面的力量。台灣現在的社會,需要這樣正向的力量,只要有付出,有方法的付出,用人性行銷的方式來讓公園更好,不僅東區的市民多了一座令人舒服的公園,府城也有一座未來的中央公園。」
  最近巴克禮公園義工第二梯次在進行、公園的專書第三刷也開始重編,活動一個接一個,演講的邀約也不斷,他說:「忙的開心就好!」說完他又準備一場團體參觀巴克禮公園的簡報,就同巴克禮公園眾多義工一般,大家的努力,就只為公園會更好。
建構公園生態教育 不分炎夏冬夜
莊孟憲vs韋昕林
螢火蟲復育計劃執行的同時,為了建構未來公園生態教育的基礎,2004年9月,基金會特別委託真理大學麻豆分校自然資源應用系的莊孟憲以及韋昕林兩位老師,以一年的時間,(每個月兩次,兩次調查日期間隔10天)進行公園系統性的生物資源調查。這項調查工作從清晨到深夜,費時艱辛,夏夜要能忍受蚊子的叮咬,冬天則要耐著寒風等待獵取候鳥的鏡頭,但兩位老師卻都甘之如飴。

畫家與生態攝影 記錄公園之美
鄭羽桑vs游銘生
為了將調查結果印製成書,基金會尋找能協助拍照紀錄的夥伴。幸運的是,很多朋友二話不說的加入志工的團隊──退休的畫家游銘生,四年多來默默的爲公園進行生態攝影,為公園的生態,留下了一張張精彩的作品。畫家鄭羽桑,住在龍崎偏遠的山村,爲了替巴克禮公園專書畫封面油畫,騎著她那輛破舊的偉士牌摩托車,不知幾次的來回觀察公園,每趟車程來回就要花上將近四小時。一筆一筆終於完成了四季的畫作。

荒野保護協會完成台南第一張綠活地圖
許多的故事一件接著一件,熱情的感染力,投入關懷的團體也開始多了起來…… 首先是荒野保護協會的夥伴們,在紀念碑旁,不知多少次一起討論著公園哪裡要種樹,哪裡可以坐溼地觀察?怎麼樣標示出淺顯易懂的綠活圖。綠活圖召集人林毓桓(外號夜鷺),利用深夜,把編織的想法加上公園的icom繪製成動人的綠活圖,完成了台南市第一張公園綠活圖,也作為基金會推動綠活圖教育的基礎。

台南社區大學與野鳥學會 教育與記錄
台南市野鳥學會,則在陳培中理事長的支持下,全力協助基金會舉辦各種教育推廣活動。而台南市社區大學,開始開辦了認識公園的課程,以及導覽解說志工的培訓。將近三個月志工培訓期間,社大自然環境學程的老師們,將公園發現的金蟬脫殼、夏夜尋蛙、四季花語……等各式的生態故事,讓公園有了更多動人的元素。

國立台南大學生態旅遊研究所 推動志工培訓
國立台南大學生態旅遊研究所助理教授范玉玲老師及謝宗欣教授,以及真理大學麻豆分校自然資源應用系的莊孟憲老師協助基金會進行長期的志工培訓,培訓的課程包含巴克禮公園願景與重生的故事、認識巴克禮公園內的動植物、以及日間
與夜間觀察、各地景解說、公園生態旅遊經營與規範等。同時在范老師的規劃下,2007年十月份公園完成了蜜源植物與蝴蝶生態教育園區的規劃,讓公園蝶影翩翩,擁有更美麗丰富的生態。
巴克禮公園志工隊 推廣生態教育
為了加強民眾對公園生態的認識,台南企業文化藝術基金會從2007年開始進行公園導覽解說志工的培訓。這些志工來自社會各階層,有三分之ㄧ就住在公園附近,他們接受各項專業課程的培訓之後,於7月市長授證之後,開始投入導覽解說的行列。熱情的在每週週六及週日帶領民眾親子認識公園豐富的自然生態。
成為公園發展的生力軍。

台南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 協助公園維護
台南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是推動公園各項活動最大的助力,每次遇有公園活動,教會團契、詩班一定總動員。尤其每次遇到颱風大雨後,東門教會的教友們都是第一線投入災後重建的最大力量。每年復活節及巴克禮博士來台日,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都會在公園舉辦活動。

其它陸續加入協會的義工們
另外台南女子技術學院視覺傳達系的王冠棋老師,用了半年的時間,陸續為公園完成CIS的規劃,藉由可愛動人的視覺符號,指引民眾如何觀察公園美麗豐富的自然生態。其它除了李仁慈里長帶領的義工外,蔡旺銓市議員服務處公園志工隊,更是固定週一協助公園打掃。其它像陸續協助加入的像附近的慈香庭餐廳、大同教會、瑞瑪教會、後甲教會、台南市基督教青年會YMCA、台南市基督教協進會、家億建設,新樓醫院等,都是公園營造背後最大的支持力量。

在城市裡與自然相遇

作者:葉重利
投入巴克禮公園營造的過程,是我很愉快的生活經驗。一年的四季裡,許多晨昏就在這裡渡過。看著公園從遍地的廢棄物,到今天逐漸恢復清麗的面貌,心裡頭有說不出的感動。倒不是這四年,做了多少被外界稱為創造綠色奇蹟的事。而是在這段過程裡,公園的轉變,讓原本冰冷的人心,開始有了關懷的熱度……
 2007年,深秋的午後,落羽松逐漸染紅,在溫柔的陽光下變得澄靜而明朗。坐在巴克禮公園的夢湖畔,風,微微地吹過,前方水道兩旁的楊柳,已經長大到垂入了水面。剛完成的蝴蝶生態教育園區,已經有玉帶鳳蝶翩翩飛舞。看著遠處活力充沛的兒子騎著單車,追著低飛而過的赤腰燕,心裡頭就不禁覺得幸福。儘管已經不知是第幾次來到這公園了,但這樣的感覺,每來到這裡,就越加深刻。
 早上來運動的阿伯阿嬤,在做完晨操之後,會主動的拿起掃把清理垃圾。跑步、騎腳踏車的孩子,會開始留意我們在公園設置的解說牌,觀察公園裡有多少美麗的鳥兒與蝶類……颱風大雨過後,不需發出動員令,總有許多人捲起衣袖,一起加入災後復元的行列……很多事情逐漸變得理所當然,照顧關懷公園,不再只是我們少許幾個人的事,就連公園要建廁所,也成了眾人眼中的大事,反對與贊成的聲音開始紛紛湧現。這些點點滴滴的改變,讓公園築夢的理想,逐漸有了實現的可能。
每天清晨六點,都會準時到公園清理垃圾的李仁慈里長開心的告訴我,四年前他每天撿拾的垃圾多達十五桶,現在已經減到了五桶……這是最讓人興奮的事。而我,也從公園復甦的過程裡,認識了許多可愛又熱情的朋友,在上帝機緣的安排下,我們從公園的自然生態中,發現了許多生活中被忽略的樂趣,這些發生在公園的故事,就像埋入土中希望的種籽,經過時間的沉澱與蘊釀,逐漸為公園的發展,找出許多動人的可能。
遇見頭殼壞掉的里長伯
把垃圾一鏟一剷的搬出去,卻也把一些原本旁觀的人,一鏟一剷的拉了進來
或許是因緣吧!2003年,當基金會開始投入巴克禮紀念公園的希望工程。而後,每到週末假日,我就經常來到這裡。
每當清晨,就會遇見熱情的李仁慈里長獨自一人撿拾著公園裡的垃圾。他是我見過最認真的里長,也是很多人笑稱「頭殼壞掉的里長」。每當踩踏著公園乾淨青翠的草皮,我內心的感動就增加一分。
「這樣對夢想的堅持,需要多大的毅力呀!」
想起剛遇見里長的時候,他笑著對我說:「到公園撿垃圾,是最好的健身方式,何況撿著撿著,還能撿出些朋友來!」他的樂觀,讓我難忘,能夠持續以恆,更讓我敬佩。這個社會,有熱情的人不少,但要能像里長伯的堅持,卻是少的可憐。在他身上,我看見現代愚公的精神,把垃圾一鏟一剷的搬出去,卻也把一些原本旁觀的人,一鏟一剷的拉了進來。
2003年9月,在一次颱風剛過,心中惦掛著剛完成的巴克禮紀念碑是否積水,我又來到了公園。這時只見到李仁慈里長一如往昔,在夢湖邊撿拾著猢猻木掉落的碩大果實。略胖而熟悉的身影,身上穿的那件招牌陸軍汗衫早已溼透,分不清是汗水還是雨水。這時一隻松鼠在頭頂越過,抖落幾滴葉面的雨水。他指著高處的赤腹松鼠,指點我欣賞的角度。他告訴我,母松鼠又剛生下了四隻小松鼠……對他來說,這裡的一花一草,每隻會跑會跳的生物,就像是他最愛的親人。他說,他不會講話更不會寫文章,只能用鋤頭和柴刀,寫下他對這個公園的期待。在我眼裡,他就像是一位拿著鋤頭寫夢想的詩人,而我則是走入他精心設計的詩句中。於是,我告訴自己,如果還有一點點能力,就跳進來一起為這個公園築夢。

願力像鳳凰樹般燃燒
這個城市,不缺綠地公園,少的是一份尊重生態的虔誠

公園的夢是什麼呢?這樣的問題一直在我的腦海中打轉。從基金會推動公園改名為巴克禮紀念公園之後,除了緬懷巴克禮博士對台灣的大愛奉獻,更重要的是,在這個公園裡,我們如何讓大愛的精神在這裡實現。里長伯找了當時一起熱心清理公園的志工,提供他們對公園的想法。有人特別在意公園的整體規劃,有人則希望多種些蜜源植物,讓公園能吸引更多的蜂蝶。從深入的訪談中,我們發現一個共識---這個城市,不缺綠地公園,少的是一份尊重生態的虔誠。讓公園少些人工的建設,多些對生態的尊重與啟發,是我們一致堅持的想法,於是讓公園成為生態教育的主題公園,就成了我們共同編織的願景。
和台南市許多公園比起來,因為封園十年,阻絕了人為的破壞,讓巴克禮公園反而擁有許多美麗的可能。從資料中,我們發現這裡是台南市重要河川竹溪的源頭,在荷蘭時期,這裡就有水利開發,稱為「荷蘭埤」,在聯勤測量隊的官方地圖上,這裡更有一個很美麗的名稱「夢湖」。我們想像著以前竹溪在這裡潺潺流動的畫面,和里長伯幾次討論之後,我們決定用人為的方式,讓夢湖重現。
李里長將這樣的構想,以「荷蘭埤綠美化工程」,爭取台南市地區環境改造工程的補助。在市府全力的支持下,公園復甦的故事也開始展開。
挖出水道 夢湖重現
2003年深秋,怪手挖出了公園重生的希望
在水道的挖掘計劃裡,將利用挖土機挖出七個長廿公尺,寬三公尺,深一公尺的渠道,以自然擷取湧泉的方式淨化水質,同時在水面種植荷花。動工的那天,當我趕到的時候,挖土機已經挖出兩個大水池了,令人咋舌的是,挖出的底土竟然都是些磁磚、磚塊。可以想像當年這裡被偷偷傾倒建築廢棄物的誇張程度。
看著怪手熟練的挖掘,一條水道就這樣逐漸成形。只是挖出的水道,就好像手術刀下劃開的傷口,需要來個徹底整容,還它美麗的面貌。我們決定將原本被丟棄在密林區的公園廢棄的步道舊石板,拿來鋪設親水的步道,既美觀又物盡其用。只是每塊石板重達十幾公斤,要鋪設長約三百公尺的步道,不多號召些人手是辦不到的。於是里長伯再次帶著志工,不僅完成吃力的步道鋪設,沿著水道兩側長約三百公尺的小土坡上,更灑下波斯菊與油菜花的種籽。當種子灑下後,又是另一段艱辛工程的開始,由於公園裡沒有水源,澆水必須以人力從水道取水,這時里長伯與可愛的志工們,再次發揮當時清理公園垃圾的毅力,每天晨昏用心呵護澆灌。在大家齊心的努力下,2004年農曆春節前夕,五顏六色的波斯菊和油菜花終於全面盛開,壯觀的花海,飛舞的蜂蝶,吸引了無數的民眾到此賞花攝影,看到這美麗的畫面,很難想像,這裡曾經是滿地廢棄物的垃圾公園,也印證,只要有心,誰說公園的重生是痴人作夢。
創造螢火飛舞的奇蹟
黃緣螢的復育,引發想像力與創造力的議題
水道的挖掘,挖出了大家對公園的信心,也挖出了更多探索公園未來發展可能的想像。步道完成後,緊鄰公園的崇明國小,不僅將原本的圍牆開了側門,讓學童每天穿越步道上下學,成為最美麗的上學步道,在李光彥校長的支持下,更將自然與體育課程延伸到公園中。一個空間的巧妙轉變,無形中竟成為串連公園與社區、學校結合的有力主軸,這是當初所始料未及的,也許這就是上帝冥冥之中最自然的安排。
為了讓公園的營造更有持續性的計劃,基金會在吳道昌董事長全力的支持下,決定發起「一年一建設、一活動,十年有成」的專案,落實推動巴克禮公園朝生態教育主題公園的理想邁進。願景明確之後,如何進一步,拉近所有在這社區活動的人們對公園的關心,我發現,最急迫的就是去尋找一個能夠引發想像力與創造力的議題。同時藉由議題的發掘,讓公園的營造,結合更多社會資源的投入。這時我想起了螢火蟲!小時候,家門口的溪流旁,就有一閃一亮的螢火蟲在夏夜裡穿梭,童年的記憶,如今只能在深山裡尋找了。現在的孩子,唱著火金姑的童謠,十有八九,卻不知道螢火蟲長什麼樣子?如果在巴克禮公園復育螢火蟲?將會是一個很能引發想像力與創造力的議題。
為了一圓螢火蟲的夢想,我們向台南市動物防疫所李朝全所長求助。2004年二月,試放的首批螢火虫幼虫,成功孵化出數十隻螢火虫,試育成功讓我們信心大增,於是基金會決定6月5日在公園舉辦螢火蟲仲夏音樂會,並在崇明國小舉辦螢火蟲生態展。活動當天,同時野放幼虫及成虫各二千隻。
 螢火蟲復育的主題,果然魅力驚人,螢火虫生態展,不僅吸引了數千民眾親子參與,晚上的仲夏夜螢火虫之夢音樂會,野放黃緣螢的活動,更是大家引頸矚目的焦點,當二千隻螢火虫冉冉飛向黑暗的天際,不僅感動了現場數千與會的民眾,也象徵著巴克禮公園,將從此刻成為全國第一座都會區內的螢火蟲公園。
舉辦藝術節
發現公園生命的感動
當螢火蟲復育計劃執行的同時,為了建構未來公園生態教育的基礎,2004年九月,基金會特別委託莊孟憲以及韋昕林兩位老師,以一年的時間,(每個月兩次,兩次調查日期間隔10天)進行公園系統性的生物資源調查。
這項調查工作從清晨到深夜,費時而艱辛,夏夜要能忍受蚊子的叮咬,冬天則要耐著寒風等待獵取候鳥的鏡頭,但兩位老師卻都甘之如飴。為了將調查結果印製成書,我們也同時尋找能協助拍照紀錄的夥伴。幸運的是,一開始我就遇見了游銘生。他是一位畫家,從廣告公司退休後,每到假日,一定會看到他專注的在公園裡拍照,尋找創作的靈感。素昧平生,當我厚著臉皮,請他協助拍攝公園四季的花草與昆蟲時,沒想到他二話不說,很爽快的就答應了。幾年下來,只要一有閒暇,他就沉浸在公園裏,為公園的生態,留下了一張張精彩的作品。
這樣的好運氣,似乎接踵而來。在一次畫展中,我遇見了鄭羽桑老師,當時她正在台糖長榮酒店展出關懷台灣大地系列畫作。鄭老師出生在農家,對鄉村勞動生活有豐富的體驗,讓她的作品純樸自然、深厚優雅。厚重的油彩下,隱現出對芬芳泥土濃厚的感情。看到她的畫,讓我由衷的感動,當我邀請她為專書繪製油畫時,儘管當時她正忙著準備參展日本大阪的「日現展」。她還是硬抽出時間答應了。為了讓畫作更能傳達她想表現的情境,住在龍崎偏遠山村的鄭老師,總是騎著她那輛破舊的偉士牌摩托車,不知幾次的來回觀察公園,而每趟車程來回就要花上將近四小時。趕在專書初版之前,鄭羽桑老師不分日夜的趕著繪製,最後將近完稿的時候,卻遇上海棠颱風侵襲,土角厝的畫室屋頂,被狂風掀開了,連大樹都被連根吹倒,屋頂及門口都壓毀了,在傾盆大雨雷電交加的黑夜,為搶救畫作,她捨命攀樹,爬上三層樓高的屋頂搶修。颱風過後,沒想到又無預警地被轎車從後追撞,拖行數十公尺,造成手腳行動不便,寸步難行。雖然如此,她仍忍痛拿起畫筆,一筆一筆終於完成了「巴克禮公園」與「夢湖」兩幅畫作。而後鄭羽桑老師繼續位我們作畫,阿柏勒與木棉花開,也在2007年完成了,成為本書的封面與封底。
許多的故事一件接著一件發生,原來熱情是會感染的,投入關懷的團體,也開始多了起來……
在紀念碑旁,不知有多少次和荒野保護協會的夥伴們,大聲討論著公園哪裡要種樹,哪裡可以做溼地觀察?怎麼樣標示出淺顯易懂的綠活圖。綠活圖召集人林毓桓(夜鷺),利用深夜,把我們編織的想法,加上公園的icom繪製成動人的綠活圖,完成了台南市第一張公園綠活圖,也作為我們推動綠活圖教育的基礎。
台南市野鳥學會的夥伴,則是在每次舉辦生態導覽活動,成為我們最大的臂助。也幫助我們更完整的收集了公園的鳥類生態資料。
台南女子技術學院視覺傳達系的王冠棋老師,用了半年的時間,陸續為公園完成CIS的規劃,藉由可愛動人的視覺符號,指引民眾如何觀察公園美麗豐富的自然生態。
台南市社區大學,開始開辦了認識公園的課程,以及導覽解說志工的培訓。並協助完成了公園嬉遊記的口袋書及各項的解說牌。
竇國昌建築師協助我們規劃公園的入口意象,從與社區住戶的溝通到設計監工,將近一年的努力,終於在2007年6月完成了嶄新美麗的步道與入口。
台南大學生態旅遊所的謝宗欣教授、范玉玲助理教授則費心的爲我們規劃志工的培訓,同時帶領研究生們一起協助公園蝴蝶生態教育園區的規劃。而培訓授證的第一期志工則是公園營造的生力軍,他們熱情無私的奉獻時間與心力,在週日的公園尋寶趣,帶領民眾親子體驗生態的奧秘。
蔡旺詮議員,也組織了社區志工隊,固定每週一,加入清潔公園的行列。就住在公園旁的王定宇議員、台南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王明仁牧師,台灣教會公報社張立夫社長、長榮中學蔡忠雄校長、台南神學院吳富雅院長、台南市基督教青年會YMCA林敬良總幹事,台南市愛鄰關懷協會呂春鶯總幹事,台南市立文化中心陳修程主任、慈香庭餐飲機構張嘉誠總經理、崇明國小李光彥校長、崇明國中林茂生校長……則成了基金會築夢最大的支持力量,每年在公園舉行的藝術節及各項活動,幫助我們一步一步朝著生態教育主題公園發展而努力。
四年來的努力,讓我們重新恢復公園旺盛的生氣。不管是清晨或是黃昏,這裡的生命活潑共存,這些屬於公園裡花草昆蟲的故事,處處都是啟發生命能量的來源。這本書能在溫暖的友情支持下再版,要特別感謝家億建設陳麗真董事長與家億社會福利慈善事業溫三郎執行長的大力贊助,讓公園築夢的過程,留下了更完整的紀錄,將公園美麗的生命力,傳遞給更多想貼近自然的朋友。
有人說感動是行動的開始。任何的美麗都是需要被呵護與關心的。不同的季節,巴克禮公園都有它獨特的魅力。不需舟車勞頓、跋山涉水,請帶著這本書來這裡走走吧!豐富的自然生態將溫暖你的想像力,細細品味、慢慢體驗,你會發現,巴克禮公園已為下一季的璀璨做好了準備。